服务热线:19021805518 欢迎来到新化县武术协会
小说散文

当代梅山武术之流传与发展

来源:新化武协       发布时间:2025-03-01

梅山武术尊张五郎,颇似武当尊张三丰,少林尊达摩。古梅山人极具想象力,将张五郎神像确立为倒立姿态,其意义非同一般。这足以证明古梅山武者们在武学上不拘一格,敢于创新。千百年来,以此精神发展下来,梅山武术才有了今天的光彩夺目。

昔日的梅山武术已成定论,我在此不再重复。今人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应该放眼于当代,理顺梅山武术在当代的流传脉络,以及门派中的代表人物,才是正路。

梅山武术在当代的发展,可以分为两条脉络。一条是以正宗的梅山拳传世的本地拳家,一条是吸收了外来拳种求发展的本地拳家。这两条脉络互相影响,又以一种公平的态度互相竞争,最后达到互相前进的结果。

这与奥运精神异曲同工,正因为如此,当今梅山武术真可谓是五彩纷呈,千姿百态。

先说第一条脉络:本地拳家。代表人物是陈畏南、晏西征、刘柏坚。

陈畏南以传统的梅山功法见长,其桶子劲,铁砂拳,已达化境。晏西征以诡异灵巧的拳法惊世。晏西征先生的三角步加封手,乃梅山武术之精华,现已传播有年,桃李满天下了。晏西征先生还著书立说,挖掘整理散落于民间的梅山稀有拳种,比如凳拳、桌拳等,对梅山武术的贡献,很独特。刘柏坚是梅山拳家中以实战立世的人物,他把梅山武术在实战的功用发扬光大,几十年来,以武会友,几乎没有败绩。他现已年过花甲,依旧身法灵活,爆发力十分强,举手投足间,便达到制敌之目的,却又从不伤人。

总之,梅山传统武术的发展,以上这三位拳家穷其一生心血,不计名利,使传统梅山武术没有失去真意,说他们是代表人物,不为过也。

梅山武术自古豪士辈出,已为世所公认。但笔者以为,我们不能像阿Q,只言说老祖宗的阔气。如果没有当代拳家们的奋斗,梅山武术就会断了根脉。如晏西征,他除了自身的修炼,还耗费半生用来传播梅山武术,不分南北,不论中外,这就是真正的武学精神。刘柏坚先生一生致力于民间,扎根本土,甘于寂寞,颇具武学大家风范。

再来说第二条脉络:吸收外来拳种的拳家。代表人物是:杨开道、曾迎新、廖育雄。

杨开道长于查拳,十路弹腿等长拳类武术,将北腿引进新化,他是第一人。他的腿功深厚,放长击远,变化多端,为梅山武术中腿功之翘楚。同时,他在手法上,主要继承了梅山武术的精要。

杨开道老先生在世时,笔者领略过他的风采。他快如闪电的手法,令人防不胜防。全是一些平常的梅山拳法,被他运用起来,非同凡响。尤其是那种防中带打的手法,简短、快速,杀伤力大。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他的杨氏拳法,放着异彩。

曾迎新先生是梅山武术体系中把现代散打与传统拳法溶于一炉的武术家。他年轻时在军营干过特种兵,对擒拿散打了然于胸。回到地方后,又刻苦学习了梅山武术中的虎拳和梅花拳。在多年的实践中,自然而然将现代散打融入了梅山武学。他认为现代散打虽猛,但缺乏武术的内功来做根基。他以梅山拳的桩功、内功为基础,以现代散打为体用,练拳相兼,长短相济。独创一门新的武学:搏拳道。他的搏拳道,极受青少年欢迎,既修炼身心,又克敌制胜,实乃一门可以广为流传的现代梅山新拳法。搏拳道中的虎爪加侧踹腿,上封面门,下踹要害,十分了得。如今,搏拳道爱好者已达数千人。

廖育雄先生在梅山武术中是值得重书一笔的人物。他文武兼修,是武学中的学者型人物。1987年,他的武术论文在国家体委主办的武术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他师从武当名宿王丙生,修炼形意拳和武当弹指神功,造化颇深。他继承了武当治病疗伤的独特功法,又吸收了梅山拳中的跌打正骨之法,这二十年来,治疗了无数患者和伤者。他治伤病的手法多样,效果甚好。伤科一术,除用药外,尤重于手法。他的手法以泻为主,又兼补气养神之道,妙手回春,独步武林。

廖育雄先生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又系统地学习了梅山武功。他把形意拳的十二形加以提炼,与梅山拳的套路结合,使其更加古朴实战。他的半步萌拳,就借鉴了梅山拳中的寸劲,倍具杀伤力。他的龙形,吸收了梅山拳中的舞花手,更加多变。廖育雄先生还继承了梅山武术中的道德修养,谦恭、宽容、侠义。他从不伤人,点到为止,人缘极好,是武林中的仁者。

梅山武术发展到今天,已自成体系。但笔者认为,梅山武术也存在某些陋习与弊端。比方说传统的门户之见,排外思想,坐井观天,等等,限制了它更好更快地发展。还有,梅山武术还缺少为其著书立学的大家,像太极门中陈鑫这样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大师,目前还没有。

梅山武术要想走出梅山,进入广阔的武学领域,独领风骚,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去做。

第一,梅山武林同道不可窝里斗,要互相学习,互相包容,取长补短,谋求共同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嵩山少林寺的科学方法,以少林武术为根,又不排斥名门名派。也可以借鉴太极拳的发展方向,陈、杨、吴、孙、赵堡,等门派,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达到武术的佳境。

第二,梅山武术必须与梅山文化并肩行走。除了注重套路与散手的创新和发展之外,还应该把梅山武术的文化内涵、道德修炼、养生精义,广泛传播于世。中华武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意拳之五行,太极拳之阴阳,哪一样不与文化相融相合?只有将文化与梅山武术结合了,才可能使梅山武术大展宏图,走向世界。

梅山武术前程似锦,又曲折多磨,我们这一代武者,应穷其一生去发展它。这样,才是梅山武术之幸事。

作者 曾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