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9021805518 欢迎来到新化县武术协会
梅山武术

刘柏坚:一生磨一剑,铸“武林”经典

来源:新化武协       发布时间:2025-03-01

刘柏坚大师编著的《梅山武学》终于卓然问世了,并在湘中大地引来了巨大反响。

此书已被多家图书馆收藏。

浙江工商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梅山大讲坛会长王国安先生欣然为此书做序。

《梅山武学》是刘柏坚大师历时数十年“武林生涯”的结晶,全书上下册,近30万字。

武术界评论此书是关于武术技法、武术国学、武术科学和非遗文化的经典。

书中既有古今拳家诸多不传之秘,又有国学精粹和创新。

作者精研术、释解手,又不停留于术,突破性地将武术原理及其哲学推演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刘柏坚大师是当今梅山武学的泰斗级人物,是梅山武术兼容化和现代化的积极倡导者。

他自幼习武,坚持不懈,博采众长,勤求古训,曾向很多武术界高手学习、切磋,与很多武术大师交往密切。

社会学界和体育界人士评论说,刘柏坚大师对武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湖湘知识精英已然自发地进入非遗传承领域,是文化和体育领域的一件盛事,代表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之后,“武”文化研究的深入拓展。

这让我们联想到18、19世纪后,西方近代体育的诸多先驱人物往往拥有神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的专业背景;联想到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例如法国的布尔迪厄、英国的吉登斯等人对体育学术的关注。

正因为如此,才让古老武学得以发展。

《梅山武学》一书具有如下四个鲜明特点:

首先,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有关武术的元问题。

所谓深刻,是指本书紧紧围绕武学中的“元问题”展开讨论,诸如:梅山武术的境界,练武练什么?梅山武术的价值,练武有什么用?什么是功夫,功夫究竟包含哪些能力?什么是武的精神?武术的美学思想是什么?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是什么?等等。

所谓系统,是指本书超越了武术门派,针对武术中的时空、人体、力学、技法、美学、武文化等共性问题,以崭新的理论框架,全面系统地剖析武术,有利于避免“瞎子摸象”般肢解武术。

本书对于武术、武学和武文化领域的主要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往的武术书籍,大多是一门一派的书籍,而这本书不是关于某一门、某一派的书,不囿于千百年来的“门户之见”,是各个武术门派都可以通读的大书。

对于普通的武术爱好者来说,它是一盏导引他们通向正确武术之路的心灯;对于正在路上苦苦思索的习武者来说,是可以摒除误识陈见、答疑解惑从而步入武学神圣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正所谓“天眼”若开,打通“任督二脉”指日可待!

其次,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要传承一种文明就必须完整地介绍古人怎么讲,古人怎么看,就必须理解并运用古人的话语体系;要创新和发展一种文明,还要阐述今人怎么讲,今人怎么看,今后怎么干,就必须运用今人的话语体系。不仅要揭示500年前武术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思想,还力求把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最近500年的成果反映在武学中。

因此,本书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梅山武术和武学不应停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面,今人应当有今人的贡献,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再三,国学与科学的统一。

刘柏坚大师认为,武学是武术国学和武术科学的统一。

武术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人类文明现象,既与个体人的修身修心,提高生命力密切相关,又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

从“武”这个领域入手,研究历史,研究国学,十分便捷、生动、深刻。

武学是人类感知世界、感知自我的一套知识体系。

武学博大精深,要深入认识武学。知识结构横向要宽广,纵向要深入。

这本书是武学和哲学、科学、国学、文学、诗性的结合,能够体现出广泛而深厚的知识积累,有足够的信息量,能够引领读者进入武学的殿堂。

第四,以人类武学知识的进步为终极目的。

本书致力于弘扬梅山武术、武学和武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大国崛起,同时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偏见,视武学为武术、搏击术的科学,视武学家为武术科学家。

武术虽然源自中国,但是已经远播海外,为世界众多的民族所喜爱,武术也同时受到其他民族搏击术的浸润,各民族的搏击术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刘老柏坚希望通过《梅山武学》,让习武者少走弯路,让武学变得像自来水、像甘泉一样,供行走于旷野中的人们开怀肆饮。

同时,此书文笔优美,包含有国学、史学、文学、美学的内容,从武的角度把梅山近千年的历史又重新还原了一遍,非武术界人士读起来也觉得受益良多。

人们相信,《梅山武学》这部集众家之长而融汇古今的武学指南,必将在启迪武学思维、推动全民健身、促进脑体绵长方面发挥出它应有的正能作用,为梅山文化的广为传播做出贡献。